你有做過線上解題嗎?像是高中生軟體比賽會寫的 ACM Online Judge,或是有些軟體工作面試要求考演算法,而要刷的 LeetCode。
我不喜歡寫這些,雖然富有挑戰性,說實在並不有趣。如果想要享受純粹的解題樂趣,我不會去寫 LeetCode。
直到最近我發現一個只在每年 12 月才會有的解題活動:Advent of Code。
它是一人專案,作者是 Eric Wastl (@ericwastl)。這個活動從 2015 年以來已經是第 5 年了。
Advent 是天主教專有名詞,你可以簡單理解成「耶誕節倒數」(維基百科)。所以 Advent of Code(以下簡稱 AoC) 的活動是在每年的 12/1 到 12/25。
在這 25 天中,每天都會公布兩題(通常)要寫程式才能解決的題目。時間是台灣的下午一點。
第一題通常不會太難,而你要解開第一題以後才會看到第二題的題目,是第一題的變化。很有可能顛覆你前面的思路跟設定。我喜歡這種變化題的設計方式,可以打破慣性思維。
實際解了幾題,我發現就解題樂趣而言,AoC 比 LeetCode 好玩很多。
LeetCode 的解題過程大致上是:
而 Advent of Code 的解題過程則是:
以下說明 AoC 的幾個特色。
2019 Day 1-1 這題,其實我是在手機上複製貼上到 Numbers app 解的😆
因為它的題目非常簡單,大意是:
聖誕老人的太空船上的各種模組要消耗燃油。它列給你所有模組的重量,然後你用簡單的四則運算求出對應的燃料重量,再加總。
所以用試算表秒解。而且不是只有我有這種想法。
當你把 1-1 解完以後,「故事」才會往下展開。看到 1-2 這題就有趣了:
原來你剛才忘記計算燃料本身的重量了。每次增加燃料的同時,你要再增加一定的燃料,如此反覆直到某個條件為止。
這就不能用原本的方式計算,所以我才打開電腦寫程式,順便重寫第一題。
邏輯變了,但資料沒有變。我只要調整計算方式。
在寫 LeetCode 時,有好一部分時間是在處理資料的輸入格式,這個部份特別無趣。
AoC 你可以隨意。因為資料只會有一組而且是公開的,不需要像 LeetCode 反覆嘗試來處理各種「規則有寫但看不到範例」的 edge cases。
每天的兩題共用同一份資料,所以即使第二題的邏輯不同,你初始處理資料的程式碼通常也可以沿用第一題。
這些條件與設計,就讓人更專注在解題而不是處理資料格式。
2019 前面四天每天有越來越難的趨勢。
既然是玩法很自由的解題遊戲,你要怎麼做都可以。你可以跟高手比賽解題速度,每天下午一點公布題目後就開始寫。如果前 100 名的話,會得到 (100 - N + 1) 點積分,可以累積積分來排名。但是排行榜上都是在幾分鐘內解完,我可能題目都還沒理解完呢😂
所以我的玩法是志在參加,有把題目都解出來就好。我是用 Swift + Playground。每解完一題就 commit 起來。
解完之後再去看討論。以後學了其他語言也可以回來解一次。
AoC 也支援私底下的排行榜,可以跟朋友同事切磋。
不確定題目意思可以跟我在 Twitter 討論。
凡是公開題目就會有公開解答。GitHub 有一些可以參考,Reddit 也有很多討論。甚至還有人靠 Siri 解題!?(1-1 還沒解完的不要看)
不過我覺得前幾天的第一題的難度真的沒有太高,可以多試幾次再去看討論。
AoC 完全免費!甚至不用登入就可以看題目。
只要用 GitHub、Twitter 等註冊帳號就可以開始填答。
若你覺得這個活動很有趣,可以考慮捐助,金額隨意。
我是從今年才開始玩的。但是 2015-2018 也各有 25 * 2 題可以回去解。
對你來說,線上程式解題是好玩、痛苦,或是苦樂參半的經驗?
前陣子在 Twitter 上有看到一陣在討論 LeetCode 怎麼刷、怎麼買(中文版比英文還便宜)。看到討論時,我比較有興趣的卻是,這種線上測驗的專案是怎麼做起來的啊?
等到我看到 @ericwastl 創造的 AoC 發現,這個專案是他一個人從頭搭建的,題目也都是自己想的。他甚至說,為了避免法律爭議,即使寄給他題目的建議他也不會讀,免得不小心用上了這些點子。我覺得這位工程師以及 AoC 這個專案,甚至比解題本身甚至更有意思。
也許我們應該思考怎麼創造出題目,而不是只會解題而已?
總之,AoC 是一個很有趣的程式解題活動,有空的話一起來玩吧。
可以來我開好的 Leaderboard,輸入747723-067e3e4b
加入,已經有一些推友在上面了。我會把 anonymous user 移除,所以請記得到設定把自己的名稱顯示出來。
或者是只跟自己比也完全沒問題。
AoC 刷起來!